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定远县地处安徽省东部,国土面积 2998 平方公里,辖 22 个乡镇,总人口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 280 万亩,总产 120 万吨以上,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国家超级产粮大县。该县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区,气候条件复杂,水稻、小麦收获季节极易遭遇连阴雨天气,导致粮食无法晾晒、发生霉变,种粮农民因灾损失严重。为解决粮食产后服务难题,促进种粮农民减损增收,2024 年以来,定远县累计建成各类以烘干为主要内容的产后服务中心 42 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一、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为就近方便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定远县政府牵头,整合县粮食、农委、扶贫、财政等部门力量,综合考虑粮食生产布局和点服务半径、烘干能力等因素,对全县粮食烘干服务点项目进行合理规划。2024 年投资 2500 万元,在 22 个乡镇的 23 个贫困村建设粮食烘干中心,每个中心日烘干能力 90 吨,解决了产后服务“扩面”问题。2024~2024 年,整合国有粮食企业仓房、设施等,提升清理、输送、通风、干燥、运输等功能,投资 794 万元,新建 5 个区域性产后服务中心,同时配置清理、运输类机械及必要的检化验类仪器设备,促进产后服务中心“提标”。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粮食烘干设施 300 台套、日烘干能力达到 6560 吨,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主,各类企业、种粮大户自建为补充的产后服务体系。 二、坚持法律规范运行、严格监管,促农增收效果充分彰显 2024 年以前,受烘干服务点少、布局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粮食“烘干难、烘干贵”现象较为普遍。为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作用,定远县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张贴公告、手机短信、微信等有效形式,向广阔农户宣传介绍国有烘干点位置、服务收费标准等信息,引导群众有序、就近开展烘干作业;另一方面,加强部门监管,粮食部门牵头,会同农机、物价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烘干服务、收费情况开展检查,防止出现哄抬价格、乱收费、乱涨价等现象。国有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利民、便民、优质、低价的原则,开足马力为有需要的种粮农民和大户提供烘干服务,有效稳定市场价格。2024 年以来,全县共烘干粮食约 12 万吨,根据不同水分标准,每斤只收 46 分钱烘干费用,极大降低了粮食烘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