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心得感悟 5 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感悟范文一 贫困人口从 2024 年年底的 9899 万人减到 2024 年年底的 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10.2%降至 0.6%,连续 7 年每年减贫 1000 万人以上……事实证明,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但是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返贫风险高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4 年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实现从“终点”到“起点”的转变,还需跨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关键一步。 从特产走向产业,增强跨步“拉动力”。“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区“特产”逐渐形成。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进展,特色产品的市场价值日益凸显。而贫困地区大多自然“特产”和历史“特产”比较丰富,以此为发力点,因地制宜,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合并“同类项”,整合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火车头”,打通设备、技术、厂地、资金等“要素链”,铺好交通、水电、网络等“进展轨”,搭乘电商、微商、直播平台等“推广线”,让特产走向产业。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拉动贫困地区驶入进展的“快车道”。 从扶贫转向扶志,提振跨步“内生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力”,这涉及到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让贫困户“生意愿”。强按牛头不喝水,让贫困户变被动为主动,首在攻破“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户树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奋斗出幸福等正向价值观,使其主动找方向、找出口、找点子、找路子;二是让贫困户“怀技艺”。着眼长远,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强化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变劳动型人力为技术型人才,使其能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立稳跟脚;三层让贫困户“有职业”。联系和争取更多的帮扶企业,扩充岗位资源库,在尊重贫困者意愿基础上,据其特长,为其提供更多合适的就业岗。同时,鼓舞和支持有想法、有能力的贫困者自主创业。 从单一朝向联合,凝聚跨步“向心力”。“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决胜脱贫攻坚,涉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更涉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场决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