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名著读后感 这本书资料丰富,文段优美,显而易懂,这本书全面的展示了朱自清先生文学创作的整体风格,这本书代表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下面我给大家共享荷塘月色名著读后感范文的内容,希望能够关怀大家! 荷塘月色名著读后感范文 1 刚刚走过朱自清的《春》,迎面我又迈进了他的《荷塘月色》。在朱自清的笔下,一切都变得那么美,美得让人屏住呼吸,美得让人陶醉不已。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属于他自我的!想象着,这一片天地属于他自我,那是多么的自由!是的,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能够想,什么都能够不想,完完全全是一个自由的人!这就是心底的呼声——抛开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抛开一切苦恼,尽情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假如我有一方这样的风景,属于我自我,我想象不出自我会是多么的雀跃,多么的富有! 朱自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述地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我在他的笔下尽情地赏花观月,沉迷着,陶醉着……看着看着,突然柔美的月光消逝了,四周都是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是那样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变成了喧闹的蝉和蛙,可是他却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这时的他是多么的无奈和彷徨,我的心从刚刚的满意中不知不觉随着他回到了最初的不宁静,好像心底深处被轻轻拨动了一下,空了。 朱自清的景色中渗透着心境,他从去荷塘的途中,走过曲径、树木,看到淡淡的月光,产生了淡淡的哀愁;在凝视荷叶、荷花,闻着缕缕荷香,看着如流水一般的月光时,产生了淡淡的喜悦。这种心境,伴随着我渐渐品读,渐渐体味。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正是象征着他的洁身自好吗?那高寒孤洁的明月,不正是他向往完善新生活的心境的写照吗? 朱自清在文章的末尾写到了采莲,这时的他开始惦记自我的江南家乡了。《采莲赋》、《西洲曲》在他的口中吟诵,心里却更加的思念家乡。况且采莲时节如梦如幻的欢乐和美好更激起了他对完善生活的向往,他不情愿让黑暗的现实打破他的幻想,仅有在这荷塘月色中单独回味了。我不禁对他产生了怜悯,借景托思的惆怅或许仅有这无尽的荷塘月色能应和。 走出《荷塘月色》,我的心久久不能宁静。荷塘月色的秀丽能够令人临时遗忘忧愁,这使我感到了朱自清对完善生活的向往,可我更能深刻感受到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厌恶与憎恨!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情在景中,情在诗中,情在朱自清的心里……情至意未尽的荷塘上,漂移着的不仅仅是轻薄的雾霭,还有他那心中挥之不去,漂移不散的思乡情愁…… 荷塘月色名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