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读后感小学生个人 5 篇 读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仿佛也漫步在那月圆之夜的清华园。他笔下的荷塘是秀丽的,是宁静的。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荷塘月色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荷塘月色读后感 1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头,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朱自清先生对北京清华园荷叶的印象。在他的文中,我仿佛走到了那片荷塘前,观察了那晚的一塘荷花,和那淡淡的月色。 这篇散文写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期间,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看任何事都应当是索然无味的吧,但朱自清先生却从荷塘中读出了别种的味道。那时的荷塘与平常并无异,但不一样的人能赏出不一样的感觉。在他眼中“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行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他是愤懑的,不满的,但又有着一些无可奈何,对于当时的他来说,除了借这一塘的荷花抒发心中的苦闷,又有其他什么方法吗“这时候最喧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喧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或许,那时的他,正是这样的孤寂与彷徨吧。 相比之下,我对荷花的印象就活泼多了。一到夏天,最爱的便是到大明湖看荷花,湖畔的风都夹杂着一股淡淡的荷香,又卷起湖中很多水滴,被风一阵阵的打在脸上,有种说不出的满意。湖中的荷叶则是构成了一个绿色的屏障,阻隔人们的视野,似是有意将莲藕隐藏在底下,不想让人找到,只能观察湖面上充满着已成绿色,令人心旷神怡。 我爱大明湖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读后感 2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再现了我的梦境,令人心醉。 荷的特色是洁,月的特色是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往今来,荷花以它的清雅脱俗,独步人间,以它“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的节操“引很多英雄竟折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古今中外,人们对月光的净洁、祥和更是永叹不已。那么荷与月交织在一齐时,会是怎样一幅奇异的境界呢?在《荷塘月色》中,虽然淡淡的喜悦中渗透着淡淡的忧愁,但无论是荷的清香、清雅,还是月光清静、清幽,月下荷塘所蕴涵的那种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的境界让人为之陶然而动容。 在这充满着竟争硝烟的时代里,如荷月般宁静的人已经日渐珍稀了。在学校里,一切从考试出发,学子们明争暗斗和对手竟争时,难免不“遍体鳞伤”。在社会上人们往往为金钱而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