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观《典籍里的中国》有感

观《典籍里的中国》有感_第1页
1/2
观《典籍里的中国》有感_第2页
2/2
观《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有感 文/张沐阳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题记 暑气莅临,介于整日闲来无事,于是观《典籍里的中国》,看群贤毕至,一同壮游华夏文明之史。 相比《尚书》《天工开物》而言,《史记》更有着广阔受众基础。本期以司马迁子承父志、著书立说为核心,由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带领观众穿梭时空,与司马子长等先贤豪杰会面。 节目开场,《史记》之中黄帝、秦始皇、陈胜、吴广、廉颇、蔺相如、张骞陆续从《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大宛列传》中“活”起来,由此拉开序幕。 幼年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受父亲司马谈以及环境之影响,司马迁对父立志:“我以后也要做史官!”其父赠之一笔,曰:“以此笔绘青史,了汝之所愿。”子长二十而南游江、淮,于九嶷山怀舜帝,会稽山探禹穴,勾践身悟隐忍,曲阜山慕孔子,汨罗江感屈原,于乌江边观项羽之英勇,也思其之败亡……蒙曼教授不禁感叹“一个三千年的英雄群像,就这么栩栩如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后因李陵之祸,司马迁惨遭厄运,汉武帝欲将其斩首,念其为大汉不可多得之人才,于之二方,一为献金两千五,一为受之于腐刑。盖家产无多,便选其二。于牢狱之中,思父所立之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忍辱负重,著得鸿篇巨制《太史公书》,后改名为《史记》,成为华夏文明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但古人曾云:“士可杀不可辱”,为何司马迁不选择大义牺牲?只因壮志未酬,无以报父之恩。若能继承父志,著得青史,既可为父又可为民。 司马迁以独特之笔触,描绘上起黄帝,下至汉武约三千年之史,更以“不虚美、不隐恶”之朴素唯物史观,对后世史学与文学产生极为深刻之影响。周树人先生所言不假:“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废寝忘食,以赤诚之心完成无韵之离骚;含垢忍辱,以坚韧之志铸就史家之绝唱。一部《史记》,讲述一个史学家应有之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一个史学家忠贞于历史。这记载不仅是历史,更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之精神。 勒石刻经,青史永存,惟殷先人,有典有籍,薪火相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后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观《典籍里的中国》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