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在唐代诗坛上,李商隐的诗虽不能和衣被后世的李、杜等人相比,但它仍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其诗歌艺术皎洁、高远、幽邃甚至带有几分神奇色彩,绝不仅仅是一些人所认为的那种“唯美主义”、“反现实主义”。 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一、构思缜密,情致深蕴 。这一点首先表现在李商隐镂物精细之上。从题材上看,他的作品特别是咏物诗,所用之物多属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细小纤柔的事物,如动物中的蝉、蜂、蝶鸳鸯,植物则是柳、杏花和李花等易质凋零之花,自然现象中的细雨,日常生活中的泪、灯等。很少有吟咏巨大壮美崇高感的事物。其次其诗歌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也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显著风格,无论是他的政治诗、咏物诗还是感情诗无一不透露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的句子,把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揭示得淋漓尽致。如其代表作《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歌正是选取春蚕、蜡烛等细小事物寄予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情深意切跃然纸上。二、虚实相生,尽显朦胧之美在诗歌的意境上,李商隐诗由传统的简单物象,如彩凤、灵犀、瑶台、青鸟等充满着梦幻、虚渺、哀美的意象群经过诗人独创性的心灵升华和创新,充满了虚幻和奇异,使得诗人的感伤、怅惘得以传达。这种虚实变幻尤其体现在其咏物和无题诗中。如其咏物诗大多是隐或显的象征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寄予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慨。如《重过圣女祠》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全诗意境飘渺朦胧,极富象外之致。“梦雨”一联尤为出色,诗人借梦幻般的细雨,给人以虚无飘渺、若有若无,更是突出了诗人渺茫的期待和追求的失落。三、回环用典,曲折尽意李商隐在艺术手法特色上尤其突出其善于用典。在用典上,李商隐继承了庾信的技巧,但更有所进展。较少采纳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又充满隐晦的特色。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