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早教实验(一)一、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老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讨论的一般过程。(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通过孟德尔八年讨论事迹,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三、教育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3) 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四、教学方法采纳直观教学法、讲述法等,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保证学生高效学习。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五、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2.老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制学案,提前下发课前预习学案。六.课时安排2 课时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老师】:“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句话流传下来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