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孩子的自尊小学老师教学随笔赏识孩子的自尊小学老师教学随笔 在我们老师手中有许多学生,奇怪的是,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特别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讨论他们,将融融的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所以我在后进生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一些,注入了更多的关怀与爱。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损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损害,为了实行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实行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判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卑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沟通的桥梁 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常沉默寡言,不喜爱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常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慧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舞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怀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我国受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唯师为尊”的现象应该说还不少。老师的人格应该尊重,但老师的尊严是通过对学生的尊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因此,老师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