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枢性高热的处理中枢性高热的治疗:中枢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即丘脑下部的前部及后外侧部损伤,散热、产热、保温中枢功能障碍所致,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易变,造成体温调节障碍。临床上患者体温可高达 41〜42°C,但皮肤干燥少汗,皮肤温度分布不均,四肢低于躯干,有的病人两侧躯体体温可相差 0.5C 以上,有明显的不全对称现象,但病人无感染征象,中毒症状不明显,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体温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波动,所以常有白天稍低,夜间高,有体温倒错现象。有的不严重的可呈低热表现,一般不超过 38.5C,但可持续较长时间,。且无炎症及中毒表现,解热剂亦无效。有时出现低温,或高热后转为低温,若经物理升温亦无效则预后极差。持续高热、超高热会快速增加脑耗氧量,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及脑病理损害,严重影响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增加致残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近年研究显示:降低脑温 2°C 就能明显地减少脑部神经易损区的脑缺血后神经损伤[1]。所以快速降温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西医常用物理降温加激素治疗,收到一定疗效。.退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1. 酒精擦浴,酒精擦浴一般酒精浓度为 30%左右,擦浴时可先上肢后下肢,一侧擦完换另一侧,最后擦腰背部。但在擦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变化,如有体温下降,寒战,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征象时,应立即停止擦浴,并应盖上被子保暖。2. 温水擦浴、3. 冰垫冰帽降温:冰袋或冰帽降温,将冰块放在塑料袋内,扎紧口,放置在大血管处,即两侧腋下,大腿根部,颈部及头部,1 小时更换 1 次。还可采用头戴冰帽进行降温治疗。而在应用冰袋或冰帽进行治疗时,应注意用纱布保护耳朵,以防冻伤。2/64 冰水灌肠等。5.冰水静脉滴注:方法:将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等置入冰箱,降温至 0〜10°C 时取出液体用棉套保温。“静脉输液法〃把低温液体输入患者体内,40〜60gtt/min,液量为 500〜1500ml。输液开始即行特护及床边 T、P、R、BP 及 ECG、CBA(脑血流动力学)监护。对照组中年龄 35〜55 岁者输入 0〜4°C 液体 1000ml,60gtt/min;年龄 56〜75 岁者输入 5〜10C 液体 500ml,40gtt/min。效果:28 例在滴注低温液体后 30min 体温开始下降,1 例 15min、1 例 2h 后开始下降。所有病例在 6h后下降至 37.5C 以下。但维持时间不长。1 例在体温正常 15h 后又开始升高;27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