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调整及事故处理 1、技术措施第 1 页共 8 页锅炉调整及事故处理风量调整6.4.2.1 为到达最正确燃烧工况,应调整并维持适宜的风煤比。二次风量的调整可通过送风机入口动叶位置的转变实现,进入炉膛二次风的支配那么由拱上 A、B、C 挡板及拱下垂直的 D、F 挡板开度确定。6.4.2.2 综合利用调整风箱中 A、B、C、D、F 二次风挡板以及燃烧器乏气调整蝶阀、调整杆/叶片调整火焰在炉膛中的位置,实现分级送风并到达确定火焰样子,二次风挡板把握方式如下:1)风箱拱上风把握挡板 A:手动,一般不作调整,燃烧调整试验时固定开度。用于把握燃烧器乏气喷口和煤火检的冷却风。2)风箱拱上风把握挡板 B:手动,一般不作调整, 2、燃烧调整试验时固定开度。用于把握燃烧器煤粉喷口的周界风,可调整煤粉气流的穿透力气及冷却喷口,把握煤粉气流着火点。开大此门,那么着火远离一次风喷口,关小此门,那么着火点靠近一次风喷口。3)风箱拱上风把握挡板 C:电动,把握点火稳燃油枪燃烧所需的风量,以及油枪、油火检的冷却风。该阀门挡板有四种状态:一是炉膛吹扫时全开;二是对应燃烧器不投运时全关;三是煤粉燃烧器投运而油点火器未投运时开至运行位(推举 5%~10%,在燃烧调整时设定具体开度〕;四是启动点火及助燃投油时,该风门应先置于点火位(推举点火位置 0~5%〕,并在此位置保持到油枪火焰检测发出有火信号 30 秒后,而后风门 3、开度随时间增大,60 秒后开至运行位。4)风箱垂直把握挡板 D:手动,燃烧调整试验时设定开度。在拱下风量属最小,与拱部离开适当距离布置,避开二次风与煤粉气流过早混和。5)风箱垂直把握挡板 F:电动,风量最大。包括挡板 D、F 在内,拱下垂直墙上的二次风量占总风量的 65%以上,拱下其它二次风挡板已预先调好,负荷转变时,可通过转变 F 挡板的位置来满足燃烧工况。F 挡板有五种状态:一、锅炉停运时该风门全开;二、炉膛吹扫时,该风门置于全开位置;三、对应燃烧器不投运时全关;四、对应煤粉燃烧器或油枪点火时该风门开至点火位置(由燃烧调整时设定〕;五、炉膛吹扫完成后,F 挡板纳入“压差控 4、制方式〞,即将 F 挡板置于随时调整的中间位置,以维持与负 荷 相 应 的 压 差 要 求 , 负 荷 ≥ 60%BMCR 时 , 维 持 风 / 烟 压 差1000100Pa。C、F 挡板由电动执行器把握,实现自动调整。F 挡板是调整燃烧工况的主要手段,转变 F 挡板位置,相对地转变其它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