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育。教学设计:一、揭题、激发兴趣。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2、齐读。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二、分层教学。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沟通: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三、知景、悟情、吟诵。1、播放课件。(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化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注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四、巩固练习。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仔细看,仔细听,仔细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老师范写,学生观察。(2)、说说你怎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