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难点解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以实践为基础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包含着在实践基础上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原理 。⑴ 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超越了自然,形成了社会存在。实践又不断实现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统一。⑵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实践的永恒主题① 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② 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⑶ 以正确的实践方式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① 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的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注定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我国现代化的社会进展进程中,一味限制生产活动的进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现实的。但传统的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实践方式和水平已经不适应客观实际,必须根据新的情况改变我们的实践方式。② 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矛盾是由于人类实践方式不当而造成的。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于自然界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是不可避开的。人类进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活动并不必定违反客观规律。关键是在人的活动中实行正确的活动方式,尽量地避开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③ 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自然界的运动属于物质运动,人类的实践属于物质活动,自然界的物质运动与社会性的物质活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形式,都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实践活动的规律与物质运动的规律是一致的。违反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必定导致自然的报复,而遵循自然规律的实践则导致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因此,正确的实践方式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进展,是科学进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