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产业进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本一、基本县情 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毗邻京、津。总面积 5287平方公里,辖 18 个乡镇,440 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6 万人。全县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 26xx 年九旱,尤其是春夏旱比较严重,降雨少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土壤大部分为褐土和棕壤土,土层深厚,疏松,所有这些土壤、气候特性都适宜马铃薯生产。 历年来全县主要以玉米、马铃薯、谷子等粮食作物为主,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位居全县第二。马铃薯一直是赤城县进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得到了稳步进展。 XX 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 10%,马铃薯种植涉及到全县各个乡镇,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 11000-16000 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 8000 吨以上。因此,可以说,马铃薯是赤城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赤城县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二、马铃薯生产情况与加工情况 XX 年,我县马铃薯播种面积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全县规模 500 亩以上的有 3 片,分别是:赤城县润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赤城县旭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州乡。 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早大白、荷兰薯 7 号等,种植面积最多的是早大白即大白花,该品种为极早熟品种,生育期60-65 天,结薯集中,品质好,适应性较强,大中薯率(商品率)高达 90%以上。一般亩产 1500 公斤,高产可达 4000公斤以上。马铃薯已成为全县山区特别是山区农民菜兼粮饲料的主要来源。 1、马铃薯加工情况 我县商品薯加工转化方面几乎是空白,加工企业寥寥无几,可以说几乎没有,大多是一些农村小作坊,时停时干,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能用来加工一些少量的淀粉和土豆粉之类,加工能力十分有限。 2、存在问题 (1)生产方面 主要存在单产不高,群众的商品意识不强,没有针对市场需求生产专用薯,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入的意识淡薄,耕作管理比较粗放,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高还使很大一部分马铃薯在存贮期间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损失。机械化应用程度低,极大地限制了规模生产的进展科学技术推广经费缺乏,群众的文化素养较低。 (2)开发利用方面 没有规模的加工企业,商品开发程度低, 加工转化能力明显不足。 (3)销售运输方面 全县无专门的、大型的批发市场作为中转,呈现出在县内小规模、小范围、短距离贩运方面势头强劲,而长途贩运、开发大中城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