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纪实征文(故事)五篇 【篇一】 置身**市**县**镇**村,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公路曲折盘旋,一片片茶园郁郁葱葱,村民路边喜笑颜开,干部室内精气十足,全村一幅脱贫致富的美景。 然而,四年前的**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产业匮乏、交通闭塞、房屋破旧。 **村的变化,得益于**县纪委县监委的全力帮扶。 **年,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县纪委监委定点帮扶**村。 接到帮扶任务后,**县纪委第一时间组织委机关党员干部深化**村开展遍访,迅速摸清该村基本情况和群众致贫因素。 通过遍访,**县纪委发现,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好是**村致贫的重要原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从根本上改变**村贫困的面貌,就必须从党支部这个‘火车头’抓起。”**县纪委当机立断,下派一名优秀年轻纪检监察干部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选派三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脱产到村协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 驻村工队进驻后,很快确定了“以党建促扶贫、以党建促进展、以党建聚民心”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健立完善学习教育制度,以学习引领“两委”干部思想转变、作风好转;另一方面以身作则,带领村两委干部逐一走访贫困家庭、深化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以实干取信于民。 “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乐天寺组的贫困户宋庆武,因妻子残疾、母亲重病、孩子上学等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经济条件十分困难,一家人长期住在危房中。村里多次到宋庆武家宣传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动员其重新选址建房,但宋庆武因为负担不起建房的资金缺口,不愿重建。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与村两委共同研判,在为宋庆武家解决 3.5 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同时,积极到县住建、民政部门协调,为宋庆武争取到 1 万多元的社会帮扶基金补足了资金缺口,帮助宋庆武建起了新房搬进了新家。 “感谢驻村的同志,我们打心眼里兴奋,盼了十多年的事,终于解决了。”**村大木组有一条 10 多年前修建的通组公路,因年久失修,道路坑坑洼洼,晴通雨阻,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很大不便。**年 9 月,驻村工作队争取项目,对这条公路进行了硬化。为此,该组群众自发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县纪委。 …… 四年里,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攻克一个又一个艰难堡垒,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全村硬化通组公路 43 公里,改造房屋 700余间,建设、完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点 18 个,进展茶叶近 3000 亩一点一滴的变化,让**村的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希望,群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