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男,羌族,1983 年 4 月 8 日出生,2024 年 12 月入党,2024 年 9 月,被县委编办派驻村村担任“第一书记”。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在建强基层村级党组织、夯实产业进展基础、改善基础条件、增进干群党群关系,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问诊把脉,找准脱贫致富新路子 驻村期间,他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活动的开展,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走村串户,深化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座谈沟通,全面了解全村的产业进展现状、基础设施、集体经济建设、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等情况与干部群众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鼓舞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他与村“两委”班子通过仔细讨论,村的劣势是没有矿产、没有工业,干旱少雨,地处高半山,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优势是气候环境宜居养人,有地处历史悠久在建寺庙--恰斯冬壳尔陆寺,有错季蔬菜和绿色小水果,且品质好、无污染。在把清这一“优劣”后,他与村“两委”班子确定了进展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十三五”全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村集体经济进展规划》、《村产业进展规划》、《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村为民服务规划》等。实践证明,这个思路符合该村进展实际,从根本上激发了全村产业进展活力。 二、筑牢堡垒、建强基层村级党组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改变贫困面貌,必须要有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和过硬的党员队伍。从抓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入手,利用“7.1 党的生日”组织支部党员前往卡拉脚二普鲁村参观学习党员“健康体检”经验、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为村“五保户”柏金富捐款一次。组织党员学习 30 余次,召开支部会议、党员会议 40 余次,开展支部活动 10 余次,进展新党员 5 人(其中:35 以下年轻党员 2 人),举办职业技能培训 6 期,有效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项目支撑,不断夯实产业进展基础 村地处高半山,经济进展落后,百姓增收致富难,该村借助 2024 年幸福漂亮家园建设巩固提升工程 30 万元建立返还式扶贫帮扶机制,彻底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现象。整合资金,强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投资 5 万元,建青花菜种植 100 亩;投资 14 万元,现已建成云杉苗木基地 150亩,选定了 3 户每户补助 2.4 万元。投入资金 12.6 万元,为牧场社购买多肋牦牛 39 头(其中种牛 10 头),发放养殖户分散养殖。全村培育规模养鸡专业户 1 户(1000 只以上),规模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