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冬季焊接施工-—冬季焊接施工的难点、技术与安全* 冬季焊接技术难点:目前钢结构工程中已普遍、大量使用了以 Q345 为代表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在一些重点工程中,由於荷载较高或结构形式特异、受力复杂,已使用了强度更高的 Q390\Q420\Q460 钢材,而且板厚达到 50~150mm, 这类钢材在常温下焊接施工的裂纹敏感性已较大,在厚板和节点复杂、拘束应力较大的情况下焊接难度更大,技术上要求更严格。其主要质量控制点为焊接冷却过程中 800~500℃区间内的冷却速度,冷却速度太快将使焊缝和热影响区产生马氏体脆性组织,冷却速度太慢将使热影响区过热而产生粗大脆性的侧板条铁素体组织,在较大焊接应力的作用下易于在焊后立即或延迟产生裂纹。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施焊将使冷却速度加快,焊接裂纹敏感性加剧,对防止裂纹产生的各项技术措施要求比常温焊接时更为严格。焊工这一特别工种的操作质量受焊工身体、精神状态影响较大,负温环境下天寒地滑,焊接质量不易保证,且安全防护要求较高. * 冬季焊接一般技术与管理措施:1 低温焊接温度的规定 各国施工法律规范均规定了低温焊接的最低施工温度,以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性。如 AWS D1。1(美)规定为—18℃,JASS6(日)规定为—5℃,BS 5135(英)规定为 0℃, 低於此规定温度施焊应实行特别的施工措施。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97 的规定是-30℃(对低碳钢)和—26℃(对低合金钢)并对预热温度作了规定,即按钢种规定一定板厚以下预热 36℃,超过该板厚预热 100~150℃,实际上只是对环境温度的补偿. JGJ 81-2024 规定为 0℃,主要是考虑国内大型、复杂、重要的建筑钢结构工程越来越多,而在负温下施工缺乏经验,规程修订时不宜放得太宽,因此同时在 4.1.9 条文说明中规定:0℃以下施工时应根据使用的钢材、焊材、工艺方法,制定适当的预热、后热、保温措施,通过低温试验确认焊接接头的安全性.规程对低温焊接试验的项目要求没有规定,可以认为与焊接工艺评定是有区别的,主要目的是施工企业猎取技术信息和施工经验。 近年来在北京地区进行过—5~-15℃低温焊接试验的工程有京城大厦、城建大厦、中关村金融中心、LG 大厦、新保利大厦,试验钢材为 Q 345C,板厚为 50~100mm,试验结果证明实行一定预热、保温或后热措施的焊接接头性能符合规程要求.相关的试验结果应该可以在目前的工程中参考应用。对于国家体育场钢结构的 Q460E 厚板,施工单位已决定不在负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