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对管理人员的素养要求党委办公室 田逸“建一流特色大学,创一流办学业绩",是省部领导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今后我校长期的办学目标。随着我校更名和博建工作的成功,我们建一流的特色鲜亮的高水平教学讨论型大学的目标变得更加迫切。要实现这一雄伟目标,需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需要有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这是毋容置疑的。同时,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管理队伍也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一些新上任的国内一流大学的校长纷纷表态,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因为中国大学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学校中层及以下的管理干部来说,提高管理水平更是责无旁贷.道理很简单,没有管理人员的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老师就会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淖,削减他们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建立一支高素养的管理队伍也是“建一流特色大学,创一流办学业绩"的必定要求。一、一流大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何为一流大学,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相比我校而言,“985 工程”高校、“211 工程”高校可谓一流大学,当然也包括其它一些非“985”和“211”高校。很多老师、干部都在这些学校学习、工作过,或者参观、考察过。信任接触过这些学校的管理人员,对他们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凭我对这些高校管理人员的接触、观察、了解,感觉他们一般都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养,需要我们仔细学习.1、全局观.学校更名和博建任务完成后,学校的办学层次更加多样,学科门类将更加齐全,学校事务将更加繁多,学校管理系统更像一台精密仪器,各单位、各部门就像其中的一个齿轮,任何一个齿轮停止转动,都要影响机器的运行;学校管理系统也像一个叠罗汉组成的金字塔,底层或中间的分子歪一下肩膀,金字塔就有倾斜甚至倒塌的可能。学校没有与其它部门毫不相关的部门,也没有与其它单位毫无联系的单位,大家都有着要么直接要么间接的关系。所以,管理干部除了要关注学校的大事,清楚自己要做的事,还要了解别的部门、单位的事.不能满足于埋头干自己的事,毫不关怀左邻右舍的事.结果,自己的事也干不好。所以,管理干部对学校的各类文件都要关注,有的是重点学习执行,有的可以一般了解;对各部门的简报也要浏览,不要从来不看,特别是教学、科研、人才、学生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仔细思考各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就是全局观的体现。2、自主性。随着我校二级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对各类干部的自主性要求将会更高。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