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绪论1。1 选题目的和意义众所周知,无论在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的美国,还是在不发达的我国,都发生了一些较为严重的财务舞弊事件。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执行,关系着企业生存和进展的各个方面。虽然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都较为复杂,但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失效、外部监督缺失,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核监控不到位等都是共同因素.这些震惊中外的大型企业造假丑闻和内部控制失效导致公司经营失败的重大恶性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内部控制风暴",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相继出台,内部控制需求日趋强烈,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也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各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实务以及政策性讨论也在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尚不成熟,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形成,制度比较混乱,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审计大多还仅仅是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程序中的一部分,关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审计情况还没有明确的强制性的要求,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审计情况也披露的较少。1.2 文献综述相对于财务报表审计来说,内部控制审计是审计领域的一种较新的业务,也是一个热点领域。国外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讨论较为丰富,文章较多,起步也较早。而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及评价审计的讨论起步比较晚,较多的讨论均借鉴国外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讨论经验,且在 2024 年我国监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及内部控制审计缺乏强制性法律规范以前,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审核信息披露较少,因此大量的讨论都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分析上(袁敏,2024)。随着国外尤其是美国内部控制讨论的不断进展,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评价审计等制度的不断出台完善,也推动了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领域的重视。纵观我国内部控制的进展历程,国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讨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2。1 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情况的讨论潘秀丽(2001)认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评价缺乏公认标准,内控信息披露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制定法规、制度来法律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以及制定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蔡吉甫(2024)对 2024 年 A 股上市公司采纳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财务状况不好的上市公司披露内控信息的动力不足,经营业绩、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