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上市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防范

上市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防范_第1页
1/3
上市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防范_第2页
2/3
上市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防范_第3页
3/3
上市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防范上市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防范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是资本市场和会计学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讨论领域,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借鉴企业舞弊三角理论,结合我国特别的制度背景,解释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形成机理,试图为我国财务报告舞弊的综合防范与治理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 企业舞弊理论 一、企业舞弊理论分析 国外对财务报告舞弊防范与治理的讨论最早可追溯到美国证券市场大崩盘以后的 1933 年《证券法》和 1934 年《证券交易法》。相比国外而言,目前国内这方面讨论主要有两大缺陷:对财务报告舞弊防范与治理讨论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与美国相对应的强势讨论机构;讨论的理论高度不够,未能提供一个逻辑一贯的财务报告舞弊治理的分析框架,使得提出的治理方法便缺乏系统性与有效性. 从现有的理论存量上看,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杨百翰大学教授艾伯伦奇特(Albrecht) 于 1995 年提出的企业舞弊三角(FraudTriangle)理论是迄今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分析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需要有三个条件:压力(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 和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1)压力.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当上市公司陷入企业危机时,资金周转困难,业绩下滑或经营亏损,资产数量和质量较差,因此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往往不能满足证券监管和其他相关契约的要求,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公司管理层就有了强烈的财务报告舞弊动机。 (2)机会。机会要素是指舞弊者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躲避惩处的条件。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舞弊的重要原因。机会要素的存在使舞弊动机的实现成为可能。 (3)自我合理化(借口).仅有动机和机会还不足以促成舞弊的最终发生。人们在舞弊时通常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忠诚性得以破坏,而是会找各种借口说明自己,让自己的舞弊行为成为自我想象中的可接受行为,这时忠诚性缺乏就转化为自我合理化. 总之,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简单, 以为只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等就可以规避企业舞弊者的可乘之机.事实上, 还应通过消除“压力”或“借口"要素的方式来抑制企业舞弊现象的发生。 二、舞弊三角理论在中国的实际应用 我国资本市场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是经济改革中“增量改革”的典型组成部分,不可避开地保留了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上市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防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