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为了培育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近年来,我县各中小学校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特色,纷纷以“德育为核心”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育提供机会。大体来讲,我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活动,有社会服务、参观访问、军政训练、社会调查或科学考察等;二是社会生产劳动,有工业生产劳动、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商业服务业劳动等。 一、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状况 1、学校、家庭、学生普遍认同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形式.调查显示,82%的学生表示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93%的学生表示同意参加实践活动,84.3%的学生觉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有必要,69。4%的学生认为学校十分或比较重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不难看出全社会和学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并较为积极地组织开展活动;二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孩子,使其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合作,学会制造,以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具竞争力,顺利完成课堂与社会的角色转换;此外学生个人对于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知与希望参加的积极愿望也普遍增强,这些都是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 2、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参加者主体意识有所增强 在设计问卷时,我们把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五类,包括:劳动技能类,如学农、学军、学工等;志愿者服务类,如扶贫帮困、护绿保洁、助残敬老等社会公益性活动;社会考察类,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各种类型的参观、考察活动和以各类人群为对象的社会调查活动;其他类,如假期打工、见习工作等。 数据显示曾参加过劳动技能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为83。4%,这说明,各学校对中学生劳动观念与能力的培育较为重视,已经普遍形成了初一、高一要在学年初对新生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军训;初二、高二学生要在适当季节开展一周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志愿者服务类、社会考察类分别占了79.1%、20。9%,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但参加面还不够宽,主要局限于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独立性与制造性;调查显示,9。4%的学生参加其他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大体包括利用寒暑假做服务生,参加商业促销活动等工作,还有极少部分学生选择到大中城市搞见习工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