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为什么很多清华北大学子出国之后就不愿回国 本文授权转载自知乎作者:程毅南为什么很多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出国后就不回国进展了?这种人才流失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呢?据统计,在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自费出去的,而学成回国的人员不到 1/3,其中自费留学生回国率只有 4%左右。绝大多数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靠奖学金自费留学的。假如根据上述比例推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黄鹤一去不复返”。而为什么这么多国内顶尖学府的学生在出国后就选择留在国外进展一直是留学届在不断讨论的问题,这背后的各种因素以及人才流失对中国的影响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从宏观社会系统层面分析,明显要比用个人意志进行加总的方式来分析靠谱。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假如单纯的认为宏观趋势就是每个人意愿的加总,那便忽视掉了社会系统组合和调整个人意愿的动态机制,而假如不去观察影响这个系统的宏观因素,也就忽略了真正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用人话说,炒菜不是简单的原料味道的加总,那叫沙拉(沙拉还要搅拌呢)。炒菜要炒,炒完了肉还是肉,菜还是菜,但味道不一样了。科研人才的需求 (上图中,横轴是 R&D经费占 GDP 的百分比,竖轴是每百万人口中工程师和科学家数量,各国圆圈大小是其 R&D 经费的绝对数值大小)2024年,美国 GDP 中投入科研领域的经费为 4,500 亿美元,欧盟为美国的三分之二左右,约 3,000 亿美元,中国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一,1,200 亿美元.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欧美各国和日韩)对科研的投入都相当巨大,这也显示出旺盛的人才需求。而这些发达国家人口中,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了,美国达到了每百万人口 5,000,也就是一千个人中有 5 个,欧盟国家和日韩也基本都在 3-4 个,新加坡达到将近 7 个.而中国,每千人中只有不到 1。5 个科学家/工程师。假如将中美进行对比,粗算美国 3 亿人口中,有 150 万科研人员,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科研经费约是 30 万美元/年,而中国约 14 亿人口中的 190 万科研人员,每人只能分摊到 6 万美元/年.也就是说,在中国,每个科研人员可支配的资源,只是美国人科研人员的五分之一.(注意,这不是员工工资,而是把经济体中科研花费按人头平均分而已,假如要算工资,还要刨除科研经费中的设备花费、资源花费等等费用)从事实上,我国相对发达国家,在科研投入上实在是不多。不过还是比印度要好一些。科研人才供给 若从“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