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 选择题(10 分)1.下列加点的字词拼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凝成( ní ) 眩目( xuàn ) 小憩( qì ) 盘虬卧龙( qióu )B 呵责( hē) 洗濯(zuó) 厄运( è ) 迸溅( bìng )C 伫立( zhù) 黄晕( yùn ) 发髻( jì) 禅心( chán )D 抽泣( chuò) 澄清( dèng ) 冉冉( rǎn ) 玷污( zhān )2. 选出下列字词全对的一项: ( )A 诱惑 辜负 雏形 崛强 B 贮畜 朗润 训戒 忍俊不禁C 潦亮 耸立 烘托 录录终生D 抖擞 安适 诅咒 仙露琼浆3. 选出下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欣欣然:欢高兴喜的样子.花枝招展:比方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B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C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卖弄:摆弄。D 明察秋毫:极细小的事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秋毫,指鸟类在秋天重新生出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方细微的事物。嶙峋:形容人瘦削。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B.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所说的“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B 《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C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句诗并不矛盾,因为诗人所说得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所以又是一种牺牲。D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济南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然后紧扣“山”和“水”,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文中写山景,先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次写城外远山,再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二、按课文内容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6.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7.《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