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陆地环境知识点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如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缘由: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简单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 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 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 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凹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 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互相联络、互相制约和互相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区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区分异 (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区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 山地的垂直地区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原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 山地的海拔;③ 阳坡、阴坡;④ 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凹凸的原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重要影响原因有两个:一是 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原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重要地质劫难: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 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缘由是: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中。 ② 地质劫难的防备: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行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倒塌;爱惜植被,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