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押题卷(2)《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道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教师不得对学生进展谩骂,体罚或其他污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打算的。 A.身心安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群众活动 B.文娱活动 C.自习课 D.科技活动 3.反应测验的牢固性即一再测验分数的稳定、全都程度的特征称为(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辨别度 4.巴甫洛夫经典试验“条件反射”中用的动物是( )。 A.鸽子 B.猩猩 C.狗 D.白鼠 5.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 )、工作成绩”几种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忱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7.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体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的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嘉奖,这样的措施是( )。 A.说服训练法 B.品德评价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政治法 8.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是( )。 A.课外活动 B.课余活动 C.群众活动 D.文娱活动 9.通过观看事物、演示试验、到工厂或农村进展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阅历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学问直观 10.教学大纲详细化的体现形式是( )。 A.教学打算 B.课程目的 C.教学目的 D.教科书 11.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领悟学问 B.稳固学问 C.运用学问 D.检查学问 12.学生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内部求知欲 13.论述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分( )三个阶段进展。 A.导入、详述和汇总 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14.需要调整原有的阅历或对新旧阅历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构造后才发生迁移。这是( )。 A.一般迁移 B.同化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 15.进展自我训练的熟悉根底是( )。 A.自我评价力量 B.自我鼓励力量 C.自我调控力量 D.自我分析力量 16.教学过程的首要大事是( )。 A.引起学生留心 B.提醒教学目的 C.适时赐予反应 D.评估学习成果 17.我国最早采纳的班级讲课制是在( )。 A.1862 年 B.1898 年 C.19 D.19 18.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绽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