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复习拓展精练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规定写一篇作文。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忽然发现,他的麦田里尚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却都已经落地。 规定选择一种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 800 字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一 鹭 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毕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概括诗人笔下的白鹭形象。(4 分) (2)赏析诗句“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4分)3. 按规定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 。(李密《陈情表》) 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闻笛而生乡思之情的两句是: , 。 (2) 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 14~17 题。听 山冯源① 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② 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种孟春的傍晚。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仍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可以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单者,一种沉寂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③ 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都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尔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种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