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则》原文及译文赏析《孟子》三则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衍:著名的说客。③张仪:纵横家。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6)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 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4 分)参考答案:(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 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4 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①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往之女家()2.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上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义和。参考答案1.① 的确,确实;②到.往2.富贵不能使他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他节操改变。威武不能使他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3.仁礼。—'■*.•[注释]①景春:战国时纵横家。②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③古时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1)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具有“一怒天下恐”的威力应该可称大丈夫吧。B.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因为他们不符合“仁”“礼”“义”的条件。C. 孟子认为“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意思是说这一般人所要遵守的“礼”,离“大丈夫”条件还差得远。D.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