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坑边坡计算一、工程概况(一)土质分布情况①1杂填土(Q4ml):由粉质粘土混较多的碎砖、碎石子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层厚0。50~4.80米.①2素填土(Q4ml):主要由软~可塑状粉质粘土夹少量小碎石子、碎砖组成。层厚0。40~2.90米。①3淤泥质填土(Q4ml):.主要为原场地塘沟底部的淤泥,后经翻填。分布无规律,局部分布.层厚0.80~2。30米。②1粉质粘土(Q4al):可塑,局部偏软塑,中压缩性,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不均匀,该层分布不均,局部缺失。层顶标高5.00~13.85米,层厚0。50~8。20米。②2粉土夹粉砂(Q4al):中压缩性,干强度及韧性低。夹薄层粉砂,具水平状沉积层理,单层厚1。0~5.0cm,局部富集.该层分布不均匀,局部缺失.层顶标高1。30~10.93米,层厚0。80~4.50米.②3含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软~流塑,高压缩性,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局部夹少量薄层状粉土及粉砂,层顶标高1.87~10。03米,层厚1。00~13.50米.②4粉质粘土(Q4al):饱和,可塑,局部软塑,中压缩性,层顶标高—8。30~7。27米,层厚1。10~14.60米.③1粉质粘土(Q3al):可~硬塑,中压缩性。干强度高,韧性高。含少量铁质浸染斑点及较多的铁锰质结核。该层顶标高—11.83~13。23米,层厚1。40~14.00米。③2粉质粘土(Q3al)可塑,局部软塑,中压缩性.该层顶标高-18.83~6.83米,层厚2.20~23。70米。④粉质粘土混砂砾石(Q3al):可塑,局部软塑,中偏低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顶标高-26。73~—10。64米,层厚0.50~6.50米。(二) 支护方案的选择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基坑各部位确定实行如下支护措施1、3#楼与 4#楼地下室相邻处,地下室间距 4。8m,基坑底高差 5。0m,土质分布为 1、2、1 土层,实行土钉墙支护的方式。2、2#楼与 C 型地下坡道相邻处距离为 4。5m,但高差较小,约为 2。8m,土质分布为 1、2、3 土层,考虑到土质稍差,也采纳土钉墙支护的方式.3、1#楼与 D 地块地下室高差较大,且建筑物间距较小,最小处约 2.8m,为安全起见,保留原设计钢板桩支护的方式。4、6#、7#高差连通楼梯之间高差较小,其他以上未提及部位地下室间距较大,具备自然放坡条件,可以不采纳支护措施。二、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24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3、《有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杨文渊编著 4、《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 5、《地基与基础》第三版本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