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安全社区现场评定指标(暂行)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备注1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1。有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成员组成符合跨部门合作的要求,涵盖了辖区内主要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社区建设和绩效评审工作。2。有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安全社区工作机构,成员包括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代表、志愿者及社区居民等,负责组织实施安全促进项目。3。建立健全了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工作制度,明确了其职责并仔细实施.4。制定了长期和年度的安全社区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5。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保障安全社区建设顺利进行.2信息沟通和全员参加6。积极组织和广泛参加辖区内、外的安全社区各类沟通活动。 7.建立了相关安全信息收集、沟通、沟通、传递和反馈渠道,保持社区内纵向各层级和横向各部门以及安全社区网络的沟通积极、顺畅.8。有持续参加社区安全促进工作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且活动有效果.9。组织社区成员以不同形式广泛参加各类安全促进活动。3事故与损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10。选择并运用适用的方法(如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表、社区调查、损害监测、专家经验等)对社区各类事故与损害风险进行辨识与分析.11。辨识的事故与损害风险符合社区实际情况,资料数据真实。12。分析容易发生或受到损害的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脆弱群体并确定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13.建立了各类生产经营和商贸、服务性单位的安全专项台帐,及时掌握其安全动态.4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14。根据事故与损害风险辨识与分析的结果、社区实际情况和社区成员的安全需求,制定了事故与损害预防、控制目标,应有明确的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的安全促进目标.15。制定了覆盖不同人群、环境和设施的并能够长期、持续、有效进行的事故与损害预防和风险控制计划,尤其是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的安全促进计划。5安全促进项目16。依据事故与损害预防、控制目标和安全促进计划,策划并确定安全促进项目.17.安全促进项目的策划要针对社区存在的特定问题,有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项目结构完整。18。安全促进项目覆盖了工作场所、消防、交通、社会治安、居家等主要方面。工作场所安全应关注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19.安全促进项目覆盖了目标人群或场所,覆盖面不少于 50%。20.安全社区工作机构能够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组织或实施各项安全促进项目。21.能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