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写作(食品安全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问题: 1.生产加工企业少、规模小、产值和营业额较低。 2.流通销售企业比例过大、档次低、竞争力弱。 3.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较为严重。 4.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仍然存在。 5.某些生产经营者为了获得非法利益,不顾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不择手段地制假售假,危害人民群众。 6.农村牧区成了假冒伪劣食品的“重灾区”。 7.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无卫生许可证、无健康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也较常见 8.食品安全问题较多,监管形势严峻。 原因: 1.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重视食品质量;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由于他们只在意价格,很少考虑其他原因;而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原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原因,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 2.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宣传的声势不大、气氛不浓。 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相对较高,农村牧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导致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作为食品生产者,尤其是生产蔬菜、瓜果的农民,他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大多不懂得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因此,就更谈不上怎样去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了。 3.无公害食品生产与销售脱节。 由于无公害食品科技含量高、生产成本大,加之人民群众对其认同度的不高,致使无公害食品销售渠道不畅,价格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优质得不到优价,多数生产者及经营者没有见到明显的实惠。 4.假劣食品流向城镇结合部及农村牧区。 伴随都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停加大,假冒伪劣食品难有藏身之地,某些不法商贩便运用农村牧区市场信息闭塞、农牧民消费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将城区市场已通过期或者将要过期的食品通过“商品展销会”、“送货下乡”等形式,低价倾销到农村牧区市场,致使农村牧区市场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非法食品加工厂家也由都市转向农村,运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继续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农村牧区消费者。这些生产加工点普遍存在着“小、乱、散”的现象,大多以租赁房屋和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为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