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诗词知识竞赛班级: 姓名: 学号:注: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古诗词理解(每题 4 分,共 60 分)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此处为直接描写)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 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体现了正处在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2.对诗歌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 D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颔联采用了烘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淼、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C.尾联诗人感慨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体现壮志未酬的情怀。(漂泊在外的游子地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3.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局限性,绿杨阴里白沙堤。A. 这首诗到处紧紧围绕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精确而极富体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用经典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早春)D. 全诗在构造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拜别,他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