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全面理解把握 开拓创新实践—对《经济生活》新教材的几点见解广州市第 47 中学 李青新课程自 9 月开始实行以来,已通过了完整的一种年。在此期间,作为课改试验区的一线教师,围绕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所体现的新理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现以《经济生活》教材为例,谈某些自己的理解和做法,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和探讨。一、全面理解新课程原则课程原则,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根据。精确、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原则,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与原有的课程原则相比,对思想政治新课标,我们可作如下几种方面的理解:1、 在设计思绪方面96 年课改的力度比较大,效果也是比很好的,其重要标志,就是在“常识化”方面有很大改善,教材名称改为《经济常识》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但仍大体遵从学科体系的规范内容求全、面面俱到,有些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联络不够亲密,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思想教育的目的不够突出,不够鲜明,尤其是如科学发展观的规定等,没有得到反应,新课程的设计思绪则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即以市场经济的行为背景,以中国共产党一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观点为统领,围绕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多种经济现象和行为,着眼于多种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如政府、企业、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等,解析其各自的行为、作用和价值取向,由此提供富有应用性的知识,并引申出有关的道德意义和经济学原理。 这一新的设计思绪所体现的追求是:力争体现经济生活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合乎学生认识事物的逻辑和实际需要,使他们能品味到经济知识的有用性、经济思想的科学性、道德教育的实在性,进而领悟社会主义的主线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课程所规定的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 2、在设计方案方面96 年课程原则的设计,虽然也强调了参与经济活动的角色意识,但仍然以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即生产、分派、互换和消费),作为贯穿教材的逻辑主线。虽然是潜在的,但大体上依次排列,以保持理论逻辑的连贯。因此,总体上看,96 年课程原则设计仍然是一种以学科为基础、以物为本的方案。 课程原则根据新的设计思绪所制定新的课程方案,虽然采用专题分解的展现方式,它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