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教案冰糖葫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趣味故事》,详细内容为“冰糖葫芦”一课。通过讲述一只小刺猬帮助松鼠奶奶制作冰糖葫芦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故事的寓意。二、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2.学会使用故事中的词语,如“冰糖葫芦”、“粘粘的”、“甜甜的”等,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运用故事中的词语进行表达。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故事挂图、小刺猬、松鼠奶奶手偶、冰糖葫芦道具。2.学具:画纸、水彩笔、彩色黏土。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故事挂图,展示小刺猬和松鼠奶奶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他们在做什么呢?”2.讲解故事:按照故事情节,详细讲解小刺猬帮助松鼠奶奶制作冰糖葫芦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3.例题讲解:(1)小刺猬为什么会帮松鼠奶奶制作冰糖葫芦?(2)故事中的“粘粘的”、“甜甜的”是什么意思?4.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彩色黏土制作冰糖葫芦。(2)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六、板书设计1.故事冰糖葫芦2.故事角色:小刺猬、松鼠奶奶3.关键词语:粘粘的、甜甜的4.故事寓意: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根据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刺猬和松鼠奶奶。(2)用故事中的词语,编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2.答案:(1)示例:小刺猬画成可爱的样子,松鼠奶奶画成慈祥的样子。(2)示例:今天,我帮助了一个摔倒的小弟弟,他粘粘的手摸着我,甜甜的笑容让我感到很开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辅导。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将所学品质付诸实践。3.拓展延伸:开展“关爱身边的人”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人,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3.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互动性。4.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创造性。5.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关系到整节课的成效。对于本节课,“冰糖葫芦”的故事内容较为简单,但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其中的角色特点,运用故事中的词语,以及感受故事所传递的美好情感,成为教学的关键。1.角色特点理解:通过讲解故事时,强调小刺猬乐于助人的品质,松鼠奶奶的慈祥与感激之情。可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关注角色行为和情感变化。2.语言表达:在讲解故事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故事中关键词语的解释,如“粘粘的”、“甜甜的”,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表达。二、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幼儿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手偶等,将故事中的场景还原,让幼儿在观察、互动中自然地进入故事情境。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故事挂图,让幼儿观察小刺猬和松鼠奶奶的形象,引导幼儿猜测他们在做什么。2.情境互动:教师利用手偶,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让幼儿参与到故事情节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三、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互动性1.例题设计:结合故事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2.互动练习:让幼儿通过动手制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四、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创造性作业设计应注重生活化与创造性,让幼儿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1.作业题目设计:结合故事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绘画和写作题目,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寓意。2.答案指导:在作业评价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1.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