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长处和局限性之处?2、 地震动三要素及其对构造地震反应的影响?3、 反应谱形状特征及其影响原因。4、 为何可以采用等效侧向力措施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效应?5、 规范反应谱是怎样考虑地震动频谱和幅值特性的影响?6、 抗震规范 GB50011-和 GB50011-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规定有何不一样?7、 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的基本假定?8、 里兹向量法计算构造动力特性的有什么长处?9、 写出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振型组合公式,为何不能对地震作用进行组合?10、实际工程分析时,怎样合理选择振型数量?11、写出线性加速度法的三组基本方程式?12、讨论线性加速度法、Wilson-θ 法、Newmark-β 法的数值稳定性?13、时程分析法中地震波选用的注意要点?14、时程分析法中时间步长的选择原则。15、写出振型叠加时程分析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反应的异同?16、什么是瑞利阻尼矩阵,用于时程分析法时的注意点?17、什么是比例阻尼体系和非比例阻尼体系?18、滞回曲线的定义、种类和作用?19、什么是骨架曲线,其特征参数有哪些?20、试绘出双线型恢复力模型,并描述其重要特点?21、试绘出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并描述其重要特点?22、时程分析法中构造振动模型分为那几类?23、时程分析法中对于恢复力模型的拐点怎样处理?24、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相比老式抗震设计理论的优越性?25、什么是构造抗震性态目的矩阵? Pushover 分析措施的基本假定?26、Pushover 分析措施中水平加载模式有哪些? Pushover 分析措施的一般环节? 试表述 Pushover 分析措施得到的构造荷载-位移曲线及其作用?所有答案在书上几乎都能找到,如下几点为书上不好找在课件中找到的答案,仅供参照。1 抗震规范 GB50011-和 GB50011-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规定有何不一样?第条保持规范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计算体现式不变,只对其参数进行调整,达到如下效果:阻尼比为 5%的地震影响系数维持不变,对于钢筋混凝土构造的抗震设计,基本维持规范的水平。基本处理了在长周期段,不一样阻尼比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交叉、大阻尼曲线值高于小阻尼曲线值的不合理现象。I、II、III 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周期靠近 6s 时,基本交汇在一点上,符合理论和记录规律。减少了小阻尼(2~3.5%)的地震影响系数值,最大减少幅度达 18%,使钢构造设计地震作用有所减少。略微提高了阻尼比 6~10%的地震影响系数值,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