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试验室人员常用技术知识点(一)一、动物防疫法规 1、动物疫病防止控制机构的法定职责: 依法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汇报以及其他防止、控制等技术工作。 2、我国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农业部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目,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为 4类,各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划分原则如下: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如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牛海绵状脑病病原。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如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状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试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有有效治疗和防止措施的微生物。如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结核分支杆菌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一般状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3、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有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4、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有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5、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 3 类.各类疫病的界定是: 一类疫病,是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用紧急、严厉的强制防止、控制、扑灭措施的; 二类疫病,是指可导致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用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 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也许导致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6、我国一类动物疫病有 17 种: 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 7、我国二类动物疫病重要有 77 种: 多种动物共患病(9 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 牛病(8 种):牛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