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应用地球物理学(又称为应用地球物理勘探、勘察地球物理)-—简称物探。2.它是以地壳中各种岩、矿石间的物理性质差异(如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差异等)为物质基础的,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讨论因岩、矿石物理性质差异而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如重力场、地磁场、电场等)在空间上的局部变化(称为地球物理异常),就可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或岩矿体的赋存状况.达到地质调查的目的的一种应用科学。3。物探可以解决的问题:地质体的形状参数;地质体的产状参数;地质体的物性参数.4。物探特点:方法条件性;透视与放大性;多学科渗透性;多解性;低成本、高效性;某些物探方法可以解决常规地质勘探方法难于解决的一些问题。5。物探啊方法与地质方法的不同点:(1).理论基础不同:地质方法: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藏学等理论为基础。物探方法: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理论为基础。(2).工作方法不同:地质方法:对岩矿石露头或岩芯直接进行观测-直接方法。物探方法:用一起对地质体引起的异常进行观测-间接方法。6。工程物探的特点:P4第一章1。浅层折射波法是一种使用相对较早且较成熟的方法,可用来观测覆盖层厚度、基岩面起伏、断层及古河道。弱点:分辨率较低、测线较长。2。浅层反射波法具有相对较高的分辨率,可以采纳较小的炮检距进行观测,因而可以采纳较短的勘探测线;对资料的数字处理技术要求较高.3。爆炸:剪切力—剪切形变—横波;压缩应力-体积形变—纵波;压缩和剪切的合力—复合形变-面波。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大类。体波在介质的整个体积内传播,面波则沿介质的自由表面或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传播。体波根据其传播特征的不同,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根据其不同性质,又可分为瑞利波和勒夫波。5.纵波传播路径上质点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面波质点振动方向呈螺旋轨迹。在同一波场下,纵波速度最快,频率最高。面波能量最强、横波次之、纵波能量最小。横波不能再流体中传播.6。振动图—描述某一质点在不同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波动图—描述某一时刻在不同空间上的多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7.地震反射波形成的条件:界面两侧存在波阻抗差异或反射系数不为零。8。地震折射波产生的条件:下层介质速度大于上层介质速度;观测点位于折射波盲区之外。9。产生绕射波和散射长生的条件:界面不光滑(断层、岩性尖灭等)。10.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岩性、骨架结构;裂隙、孔隙度;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