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桩基工程钻孔施工技术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重点工程对桩孔质量、成孔速度及施工环保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小型旋挖钻机已悄然兴起,越来越受到施工者的关注。旋挖钻机成桩亦称回转斗成桩、取土成桩,在覆盖层施工具备成孔质量好、速度快、无噪音、无污染或小污染等优势,对于干硬性粘土,可不用静态泥浆稳定液护壁,一般覆盖层采纳泥浆护壁。由于我国地域宽阔,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旋挖钻机施工中成孔工艺的制定要有针对性,以防止发生埋钻、坍塌等施工事故,避开造成损失。本文结合我司承建浦东某工程桩基工程成孔的施工案例,就旋挖钻机成孔过程当中如何避开坍塌、埋钻等事故谈谈施工经验,以供宽阔施工者参考借鉴。一、工程概况我司承建浦东某工程,总桩量 2180 根,桩型灌注桩,桩径 φ800毫米,桩深 36 米。沼泽地区,2 米左右为少量建筑垃圾回填层,2~5米为粘土层,5~13 米为亚粘土层,13~15 米为沙层,15~29 米为亚粘土层,29~34 米为沙层,34~36 米为粘土层。二、成孔工艺采纳旋挖钻机取土成孔,成桩工艺:定桩位→埋护筒→注泥浆→钻进取土→一次清孔→放钢筋笼→插入导管→二次清孔→砼灌注→拔出护筒。施工中最大的难题是钻孔作业至 5~13 米亚粘土层时,桩孔缩径现象严重及成桩过程当中孔的坍塌。经过讨论发现,除操作手在控制钻进尺度及回转斗提升速度等方面显得经验不足外,最大的影响在于静态泥浆的配比、钻具的结构及护筒的埋护不合理,容易造成护壁泥皮过薄、钻具下方负压过高及孔口渗透,从而引起坍塌事故。三、静态泥浆的配比旋挖取土成孔中,静态泥浆作为成孔过程的稳定液,主要作用是护壁。可在孔壁处形成一薄层泥皮,使水无法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渗透。针对工程的地质情况,加强泥浆技术,重新调整泥浆配比,控制泥浆比重,提高泥粉质量,增加粘性及润滑感,适当添加处理剂,增强絮凝能力,确保护壁泥皮的厚度及强度。初次注入泥浆,尽量竖直向下冲击在桩孔中间,避开泥浆沿护筒侧壁下流冲塌护筒根部,造成护筒根部基土的松软,正式钻进前,再倒入 2~3 袋膨润土,启动钻机的高速甩土功能,进行充分搅拌,提高膨润土的含量,增大护筒底部同基土结合处护壁泥皮的厚度,防止钻进过程孔口渗漏坍塌。四、护筒的埋护针对现场地质情况,专门定制高 4 米、厚 10 毫米、直径 φ1.2 米的护筒。护筒内径尺寸较大,能贮存足够的泥浆,在钻杆提出桩孔时,可确保护筒内的水压,维护孔壁泥皮的稳定。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