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小班幼儿主动洗手习惯的探讨一、问题与目的培育幼儿主动洗手向来是幼儿园的生活卫生教育内容之一.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看到的是幼儿从“在成人帮助下饭前洗手"过渡到“在别人直接提醒下饭前洗手”,而这种“提醒”往往还延续到小班班以后甚至直到大班.幼儿靠“提醒”才洗手,这与我们培育幼儿饭前洗手习惯的本意是有距离的.自觉性是形成习惯的一个标志,幼儿期的各种习惯尚处于形成之中,尤其是小班孩子的可塑性大,培育洗手的主动型,可使该行为从“在别人提醒下"的被动变为“自觉的主动,对促进幼儿尽早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培育自我意识,提高相应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小班阶段培育幼儿主动洗手效果及有效途径。二、步骤与方法本课题以我园中班 37 名幼儿为讨论对象。此前老师已注意到饭前主动洗手性问题,在第一学期中期做过一些相关的工作,故本课题是在此基础上再做探讨,历时跨四个月份共十二周,前两周为准备摸底阶段,中间七周为教育实施阶段,最后三周为总结阶段。方法主要实行观察法、调查法.(一)实验前1、在不提醒幼儿洗手,只告知吃饭时间快到的情况下,观察中二班幼儿在园一日三餐之前自觉洗手的情况,即时记录,过后给幼儿在园的表现评级。2、请家长协助用双休日进行问卷调查.为使家长如实填答,明确告诉家长“无论幼儿表现如何,本次调查结果不会对您的孩子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要求家长在每次开饭前先不要提醒孩子洗手,只招呼他来吃,然后观其反应,及时填写相应的记录符号。老师再根据家长的填答给幼儿在家的表现评级。评级标准:能做到早、中、晚三餐前自觉洗手的评“好”;做到两餐前自觉洗手的评“较好";一餐前能自觉洗手的评“中”;三餐前均不自觉洗手的评“差"3、结果与分析表一 实验前小二班幼儿主动洗手情况总人数好较好中差在园在家在园在家在园在家在园在家人数37171012105839从上表看出,经过第一学期的教育,部分幼儿饭前洗手的自觉性开始形成,这有利于本课题的探讨讨论。幼儿在园表现要比在家表现好,这与老师、家长各自的教育要求程度不同有关,也反映了家园配合教育方面的不足。(二)教育实施阶段对幼儿进行为期七周的教育实施(干预),有下列内容:第一周:小故事《有耳朵没头脑》。通过一只小猪老是忘记饭前洗手而引起怪病的故事,使幼儿明白每逢吃饭都要洗手的道理,知道自己应记住饭前洗手,不要等别人提醒了才想起。老师还要求幼儿当天回家后把这故事讲给大人听(讲出故事大意即可),要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