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分析总结本学期组织全园老师开展了教研公开课活动,目的是通过上课和观摩别人组织的活动,加深老师对《纲要》精神的理解和贯彻,使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更新,逐步将精神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从中使老师的教育技能得到锻炼、提高。成绩:一、确立适合幼儿进展的课程目标。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进展,能否有效的实现这个目标取决于课程目标的再定位讨论。因此,各老师在确定课程目标时都注意到了要针对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从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注重幼儿自己探究性学习;从培育幼儿必要的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良好的习惯、态度、技能、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入手,促进每个孩子生动活泼的进展。在教研公开活动时,大部分的老师都能根据园的教研课题及幼儿的年龄实际情况来制定课程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选择适合幼儿进展的课程内容。随着课程设置的改变,老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利,在这一学期的教研观摩活动中可以看到我们的老师并不是被动的、机械的生搬硬套书上的教育活动方案,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调动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根据现实条件和幼儿特点来考虑活动的实施,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特点和现场反应来调整教育策略,随机应变,从而使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提供适合幼儿进展的课程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料,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进展。"因此,老师们在组织活动时都十分注意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充分体现潜能的启发性,情感的感染性,使幼儿的情感、求知欲、学习愿望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老师们在活动中都注意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幼儿,制造出一种师生平等,师生互爱,师生互尊的和谐的心理环境。存在问题:一、老师对课程内容和教研课题需作进一步的学习、实践,逐步将先进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活动中.在本次活动中一部分的老师对教研课题的理解、把握不是很到位.主要表现在语言领域方面,在课程活动环节的设计上,在课堂语言的运用上较少提供让幼儿多开口说的机会,只是一味的老师自己讲,幼儿听,有的老师虽有设计,但效果也不好,与课题目标设立的激发幼儿想说、敢说、喜爱说还有一定的距离。二、幼儿的讲述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提高。由于幼儿年龄的限制和老师的引导等问题,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始终是提高较慢,特别是用普通话说一段长句子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老师们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想更多的方法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