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治理措施第一节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1、预防钢筋材性缺陷的措施(1)严格执行钢筋进场的一整套验收制度,包括检查出厂证明书,作机构性能试验,进行外观检查,核对钢筋的品种、规格等.(2)发现脆断现象或焊接性能不良,应作化学万分检验。(3)重视钢筋的保管工作,防止机械操作或沾染油污。存放在加工区较长时间的钢筋应堆入仓库或料棚,并用垫木垫起 20 厘米以上,防止浸水或受到雨露浸蚀。钢筋应按不同等级、规格分批挂牌堆放,严禁各种钢筋无牌混杂堆入。(4)不符合要求的钢筋必须退货;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2、预防梁、板的受拉钢筋有效高度减小的措施(1)梁、板底受拉钢筋下要用规定厚度的预制水泥垫块垫稳,不得用石子、碎砖代替,也不能用两块薄垫块合成一块使用。(2)严格控制梁、板的截面高度、特别是悬臂板根部的截面高度。(3)负弯矩钢筋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板内负弯矩钢筋可用撑筋,也可用铁丝吊在楞木上;负弯矩钢筋必须扎牢、放稳。(4)板内预埋管应穿在负弯矩钢筋之下、弯矩钢筋之上。(5)对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钢筋布置以及板内主、副筋的正反方向等易出错构件的钢筋布置,必须交底清楚,尽可能做好标记,避开产生差错。(6)钢筋绑扎、安装完成后,必须认真进行隐蔽工程验收,认真检查弯矩钢筋及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浇捣混凝土前应进行复查,必要时应实行加固措施;浇捣混凝土时应配备专人“看钢筋”如有移位、变形.浇混凝土时不准移动钢筋。3、预防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移位的措施(1)下柱伸出柱顶部分钢筋应加一道箍筋,箍筋尺寸应比上柱箍筋小,使上柱钢筋正好在外侧与下柱筋联接,再用木框或铁框卡住,牢固下柱伸出钢筋的位置。(2)上柱钢筋与下柱伸出钢筋应绑扎或焊接牢固。上柱与已移位的下柱伸出钢筋联接时,应保持上柱钢筋的设计位置。(3)柱身钢筋应按要求每隔 800mm 左右用带铅丝有凹槽的水泥垫块扎牢,紧贴柱模板,固定位置。柱子纵筋与箍筋应按要求扎牢,经检查无误后,再封柱子模板,柱子纵筋应保持顺直.(4)浇捣混凝土时严禁拆除柱顶的固定框架及临时箍筋,不得强行弯折伸出钢筋,注意保持伸出钢筋的正确位置,不得用震动器强行撬震柱子纵筋,防止绑扎松动及水泥垫块脱落.4、预防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的措施(1)水泥垫块① 施工前准备好水泥垫块,水泥垫块应按配比认真浇捣,并加以养护,保证其必要的强度,垫块厚度符合设计要求。② 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