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通病名称质量缺陷产生原因防治措施砌体强度低砖 砌体 的 水 平裂 缝 、 竖向 裂 缝 和斜向1) 砖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进场的烧结砖强度 低 , 酥散);2) 砂浆强度不合要求(水泥质量不合格、砂的含泥量大、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砂浆搅拌不均匀)1) 进场水泥、砖等要有合格证明,并取样复检查符合要求;2) 砂子应满足材质要求,如使用含量超过规定的砂,必须增加机拌时间,以除去砂子表面的凝土;3) 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种类、强度等级及所用的材质情况进行试配,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的强度等级;砂浆应采纳机械拌合,时间不得少于 1。5min;4) 白灰应使用经过熟化的白石灰膏。砌 体几何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1) 墙身的厚度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2) 砌体水平灰缝厚度10皮砖的累计数不符合验评标准的规定;3) 混凝土结构圈梁、1) 砖的几何尺寸不规格;2) 对砖砌水平灰缝不进行控制;3) 砌筑过程中挂线不准;4) 混凝土模具强度低,导致浇筑后的混凝土结构胀模1) 同一单位工程宜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砖;2) 正 确 设 置 皮 数 杆 , 皮 数 杆 间 距 一 般 为15~20m,转角处均控制在 10㎜左右;3) 水平与竖向灰缝的砂浆均应饱满,其厚(宽)读应控制在 10㎜左右;4) 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模具支撑牢固;混凝土要分层浇筑,振动棒不可直接接触墙体够造柱、墙柱胀模组砌方法不准确1) 砖柱砌筑成包心柱,里外批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边通天缝;2) 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通缝和“二层皮”,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1) 搁底排砖不正确;2) 由 于 混 水墙,就忽视组砌方法;3) 砖柱砌筑没有根据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砖墙错层1) 控制好摆砖搁底,在保证砌砖灰缝 8~10㎜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2) 对混水墙的砌筑,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砌筑时要仔细操作,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 1/4 砖长;3) 半头砖要求分散砌筑,一砖或半砖厚墙体严禁使用半头砖;4) 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第一层砖的标高必须控制好,与砖层必须吻合;5) 构造柱部位必须留马牙槎,要先退后进上下顺直;临时间断处留槎不得偏离轴线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砌 体 砂 浆不 密 实 饱满,水平灰缝 饱 满 度1) 砌筑砂浆的和 易 性 差 ,直接影响砌体灰缝的密1) 改善砂浆和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