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 需求和供应一、名词解释:1.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种特定期期内消费者在多种也许的价格下原意并且可以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故意愿和购置能力两个特征。2. 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一般而论,伴随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乐意并且可以购置的商品数量减少;相反,伴随商品价格的减少,消费者乐意并且可以购置的商品数量增长。即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需求规律。3. 供应:一种商品的供应来源于生产者。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应,是指在一定期期内生产者在多种也许的价格下乐意并且可以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应必须具故意愿和能力两个特征。4. 供应规律: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一般而论,伴随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乐意并且可以提供的商品数量增长;相反,伴随商品价格的减少,生产者乐意并且可以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即生产者的供应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这一规律称为供应规律。5.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互相作用的成果。当供求力量达到一种平衡时,价格或价格机制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就被称为均衡价格,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6. 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一样静态状态的措施。当一种经济模型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均衡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与动态分析不一样,比较静态分析忽视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只考察原有的条件变化,新的均衡与原有均衡之间的差异。7.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放映了对应于价格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弹性系数加以衡量,被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比例除以价格变动的比例。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由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8. 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度量了对应于消费者收入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比例除以收入变动的比例。用公式表达为:Ey=需求量变动的比例/收入变动的比例。当 01 时,称为高收入弹性;当 Ey<0 时,称为负收入弹性。收入弹性值为正的商品被称为“正常物品”,收入弹性值为负的物品被称为“劣等品”。影响需求弹性的原因包括: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