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1。1《习友路桥梁工程施工设计图》;1。2《习友路桥梁地质勘察报告》;1。3 习友路现场调查资料;1.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法律规范》 JTG/T F50—2024;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24;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2。1 工程简介习友路为东西方向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 60 米.根据习友路(科学大道—金寨路)公交专用车道设计,在习友路与墨魁路、茂荫路、笔架山路交口附近共三个 节 点 设 置 人 行 及 非 机 动 车 人 行 天 桥 , 本 项 目 承 台 共 计 11 座 , 其 中4。6×1。5×2m 承台 3 个,4×1。2×8m 承台 6 个,1。2×1。8×1.8m 承台 1 个,1。2×,4。8×1。8m 承台 1 个。承台混凝土设计强度为 C30,承台下设 10cm 厚C20 素混凝土、10cm 碎石垫层.2。2 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合肥市习友路,其第四纪地貌单元属江淮丘陵地貌单元。拟建场地为正在使用中的市政道路,地表高程自41。65~47。74m(依勘探孔孔口高程计),最大高差为6。09m,为吴淞高程系(下同)。2.1。2地基岩土构成根据野外钻探、现场的原位测试以及室内岩土试验,并结合场地附近有关的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自上而下为:第①层杂填土(Qml):层厚1.10~6.00m,层底标高40。12 ~ 45。40 m。黄褐、褐灰色,松散或可塑状态,湿。该层上部为约30cm厚的水泥或沥青路面,其下含碎石和大量碎填土等。第②层粘土(Q3al+pl):层厚24.80~30。10m,层底标高11.72 ~ 15.90 m,黄褐、黄灰色,硬塑~坚硬状态,稍湿,含氧化铁、铁锰结核及高岭土,该层土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该层汽车钻无水可钻进。第③1层强风化泥质砂岩(K):层厚约1.60~2。80m,层顶标高9。12~13.87m.棕红色,坚硬状态,原岩风化呈土状,含云母、长石,偶见碎岩屑,部分钻孔可见较大的风化岩块.第③2层强风化泥质砂岩(K):该层未钻穿,层厚大于10。0m。棕红色,坚硬状态,原岩表部风化裂隙较发育,中下部较完整,汽车钻无水钻进困难。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主要地层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夹粉细沙)及强风化砂质泥岩等,承台最大挖深 2。5m。2.3 主要工程量承台主要工程量见表 2-1表 2—1 承台主要工程数量表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工程量混凝土C20m310.3C30m3115.7钢筋HRB335Kg13320.8承台土方开挖m3200承台土方回填m384。3三、承台施工方案3。1.1 质量目标·分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