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建设情况综述一、主要目标及思路在学院“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根据人才培育目标定位、人才培育模式、人才培育方案、师资配备、实训条件等,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专业定位与课程目标动态调整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育评价标准。重点加强订单培育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国光厂中校"等校外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二、主要措施1.建立多级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各项质量保障制度。成立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明确了人员分工和工作职责,完善和建立了各项质量保障制度。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1)人才培育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育目标定位、人才培育方案等;(2)人才培育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育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学院督导室、系部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系部二级督导及老师构成多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3)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常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3)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4)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5)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4)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1)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信息工程系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信息工程系教学团队主任岗位职责、信息工程系教学团队工作条例(试行)、信息工程系教学常规管理流程、信息工程系教学检查制度、信息工程系专业导师管理办法、信息工程系二课管理流程、信息工程系实践教学工作流程、信息工程系教学团队工作考核制度、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管理办法。(2)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信息工程系公开课组织与安排管理规定(试行)、信息工程系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信息工程系老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信息工程系老师调代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