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噪声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1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规范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三、范围本制度适用与公司内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1、噪声危害: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会引起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听力损失在25dB为耳聋标准,26-40dB为轻度耳聋,41-55dB为中度耳聋,56-70dB为重度耳聋,71dB以上为极度耳聋。应急处理: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并立即离开噪音场所;如发现听力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防护措施:1)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2)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3)注意个体防护:佩戴耳塞、耳罩、帽盔等防护用品;4)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离开噪音环境。2、工频电场危害:目前国家尚未明确工频电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但研究发现长期接触工频电场可能导致神经衰弱和记忆力减退。应急处理: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防护措施:进入作业电场必须经过许可、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禁止长时间逗留,长时间作业时应穿金属丝屏蔽服。五、事件分级Ⅰ级危害事故:3人以上由于噪声、工频电场引起的身体不适,启动公司预案,公司安委会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安排人员及时确诊治疗,并及时上报公司上级部门。Ⅱ级危害事故:1-3人由于噪声、工频电场引起的身体不适,启动公司公司预案,公司安监部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协同公司人力资源部安排人员及时确诊治疗,并向公司上级部门上报。Ⅲ级危害事故:1人由于噪声、工频电场引起的身体不适,启动车间级《现场处置方案》,所属车间及时向安全监察部汇报,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及时确诊治疗。六、组织机构及职责(一)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由公司管理层主要负责人、部门、车间组成,是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组长:风电场场长副组长:安全经理成员:各运行值成员(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的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公司组织或参与处置的Ⅰ级、Ⅱ级、Ⅲ级危害事故的应急组织领导和决策指挥工作,下达应急处置指令,必要时,派出现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1、人力资源部职责1)负责办理从业人员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2)负责公司从业人员岗前、在岗、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如有疑似诊断结果,如实向公司安委会书面报告从业人员病例。2、安全监察部职责1)负责公司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和建档工作。2)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及时公布。3)负责员工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4)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检测中介机构做好生产区域的职业卫生检测工作。5)负责事故状态下周围环境有毒气体检测工作,维护事故现场持续。3、运行班组部职责1)分析、研究事故原因并提供有关排险方案。2)协助应急救援组做好事故现场抢险指导工作。3)严格执行应急救援组的决定、命令。4)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担负事故现场伤亡人员的搜救、抢救工作。5)选择最佳抢险救援实施方案。6)及时掌握事故救援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作战方案。4、当值班组1)每周对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备、设施进行检查;2)加强对车间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职业危害防范意识;3)如发生泄漏中毒事故,立即启动车间现场处置方案,事故扩大立即向调度部汇报。七、应急预警1、事故单位员工在发生事件时应立即佩戴好个人防护器材,检查有无人员中毒,并采取关阀、切断物料、停机等应急措施;同时汇报当班调度,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出预警信息。2、事故周边单位人员在接到事件预警报告后,立即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按照相关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协助事故单位实施应急措施,在接到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