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节能建筑的基础理论与设计原理专 业 土 木工程姓 名 张桐学 号 090350112 指导老师 二 Ο 一二年 三 月 十九 日一. 引言1。“节能建筑”是什么?节能建筑(energy—saving building)的定义为设计和建造采纳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讨论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 2 小时等。节能建筑的有少消耗资源,高性能品质,减少环境污染,长生命用期,多回收利用的五大特征。2.讨论的重要性--21 世纪建设科技的主旋律中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墙体改革及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进展。与此同时,一批高能耗的高档旅馆、公寓和商场出现了。如何在进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此,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1986 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 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 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它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以它提出的指标为目标,建筑节能的设计、节能技术纷纷进展起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先后制定。20 世纪 90 年代,建筑节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节能工作有效开展.1990 年,建设部提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战略目标。1994 年在《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建筑节能作为项目之一被郑重提出;从 1994 年起,国家对北方节能建筑实施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一批节能小区相继建成.1995 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并于次年执行,修订后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第二阶段建筑节能指标提高到 50%%。同年,建设部发布《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 2024 年规划》,这个专门的规划以及 1996年 9 月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为其后建筑节能的进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表明建筑节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筑节能的地位最终由 1998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下来,建筑节能成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