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创业知识竞赛决赛案例及阐明案例一: 从事电力安装的张某与从事灯饰产品研制开发的陈某决定合作搞节能灯饰的生产。张某在武汉从事电力安装,拥有自己的电力企业,对于灯饰及有关产品非常熟悉,而陈某则在节能灯饰设计与生产方面拥有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供应渠道。于是,他们用张某卖掉企业得到的 10 万以及陈某自己的 1 万,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起步: 两人通过一番调查与讨论后,决定把产品定位在中高档次上。不过,当他们的节能灯饰项目开始之后,某些问题便接踵而至。由于对周围的配套市场不熟悉,某些极一般的电子元器件都找不到,他们只好托人从深圳买回来;由于过度相信某些供应商的口头承诺,等拿到货时才发现其规格与自己的规定相差甚远,但因没有协议,吃了哑巴亏…… 虽然起步维艰,两个人历来都没想过放弃。通过一种半月的努力,他们的节能灯饰终于面世了。在产品的包装纸盒上,陈某与张某却产生了分歧。陈某受一篇文章的影响,说未来产品包装的趋势是“无成本包装”,意思是把包装成本降至最低,由于这些成本最终还是会落到消费者头上,也导致了某些资源的挥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无成本包装”将是产品包装的必然方向。因此他竭力主张用单色印刷的纸盒。而张某却觉得用彩印比很好,由于色彩鲜艳的外表比较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新产品上市,一点名气都没有,这样的包装对打开销路有好处。不过最终,他们用的是单色印刷,这并非是陈某说服了张某,而是他们当时没有钱了,而彩色印刷的菲林要几千元。事后证明张某是对的,由于在后俩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现消费者对彩色包装的产品更感爱好,尤其是对于那些偏中高档次的产品。(没有市场调查、资金短缺……) 一种完整的产品在费尽了周折之后总算摆在了消费者的面前,不过由于采购上的决策,是生产这批产品的钱超过了预算。不过毕竟产品已经出来了,他们开始销售。 他们本来说好,陈某负责产品方面,张某负责销售。因此在产品出来的第二天,张某就抱着一箱节能灯饰到武汉市电器城找经销商去了。其实,在产品出来前,他们就去联络了某些客户。不过张某回来之后反应的状况却令陈某大失所望。 这次张某去找了 30 多家经销商,虽然其中有几家对他们产品的质量相称满意,但由于他们的产品刚上市,尚未被消费者承认,又没有广告支持,因此不敢贸然进货。尚有一家业务做得挺大的经销商,经营有好几种品牌,但脾气也挺大,必须压货做,即答应销售他们的灯饰,不过只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