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一、会计的概念(一)会计的产生会计是伴随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的。生产实践活动首先要发明物质财富,另首先又要发生劳动消耗。自然,人们会很关怀花费带来的成果,力争以也许少的劳动消耗,获得也许多的成果。这样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当生产活动日益复杂、广泛时,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规定期,就产生了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伴随生产活动的日益复杂,会计又从本来的“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为一种专职的、独立的管理生产活动的工作。很显然,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1)一定数量的剩余产品; (2)有文字、数字和计量单位。 直接从事社会生产的人员提供的剩余产品,首先成为会计反应的重要内容,另首先用以供应专门从事会计管理活感人员的的需要。 文字、数字和计量单位是记录、计算的基本手段。 (二)会计的发展会计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根据会计发展过程中会计技术措施革新为根据,可将会计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会计。1、古代会计 从时间上看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封建社会末期。会计技术措施上重要是原始记录计量法、单式簿记法和复式簿记的萌芽及初创时期。(1)原始记录计量法原始记录计量行为的体现形式有:A、绘图记事(数); B、刻记记事(数); C、结绳记事(数)这时的记录计量行为不单纯是会计行为。而是一种综合性的与数学、记录学、管理学等有关的综合管理行为。这种行为刚开始并没有体现出独立意义上的会计特征,因此只能将这种原始的记录计量行为和措施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胚胎阶段——原始记录计量时代。(2)单式簿记的形成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封建社会,人们普遍关怀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不仅规定有对应的生产关系作保证,并且规定有较先进科学的计量记录措施,这种客观需要促使人们加紧对计量、记录行为与措施进行革新,成果催生了单式簿记法。 所谓“簿记”是由日本人在明治维新时,从欧美会计中的英文单词“Bookkeeping”一词直译过来的,其意义有帐簿记录、管理帐簿、保留帐册等意思,我国从日本引进时亦沿用,且这种使用方法与我国老式上将帐簿称为“簿记”的习惯较为吻合。严格地讲,现代人们互相混用的“簿记”( Bookkeeping )与会计“Accounting”是有区别的。一般认为,在 19 世纪 50 年代前,会计只能叫簿记,在此后来簿记才逐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