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与区域差异(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种可度量的实体。(2)要素及其关系: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种要素。关系:有内在联络,体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持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互相联络、整体性。3、区域的空间构造: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一般体现为面状,交通运送线路体现为线状和网络状,都市和工业体现为点状,都市群和工业区体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构造的重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区域的产业构造:老式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展现出“三、二、一”的格局。1.2 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他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以老式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和都市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构造老式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体现出自给自足特征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络大幅度增强交通运送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送建设明显加紧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渐完善都市化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都市中心都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发展状态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原因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分界线4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位 置 、 面积东部临海 45%深居内陆、高山围绕 30%西南青藏高原 25%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 原 土 、 荒 漠 土 ( 有 机 质少,盐分高)原始土壤主导原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