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目前,部分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屡清屡有,前清后增,可谓是“老大难”或“牛皮癣”。那么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成因是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深入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探究。 一、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一是贷款把关不严,调查不细。在调查中发既有相称部分信用社的借款申请书是制式的,借款人借贷款只是在制式借款申请书上填填空,尚有的借款人不会填写借款申请书,信贷人员就让借款人拿他人的申请书比猫画虎,对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和基本状况不作深入细致地调查理解,而是采用问卷式的方式撰写贷款调查汇报,从源头上埋下风险隐患。二是担保抵押不实或虚假质押和抵押。在办理贷款抵质押手续时,对借款人所列出的抵质押物品不进行实地考察论证,致使借款人凭空捏造抵质押物或高估抵质押物品价值,导致抵、质押贷款局限性额或质押物有名无实,或名存实亡。三是借新还旧,淡化了借款人还贷意识。部分信用社对到期难以收回的贷款,采用借新还旧的措施进行变通,使已经显现风险的贷款“摇身一变”成为正常贷款。在调查中发既有的不良贷款看似新形成的,但实际上是已经“变通”了几次。有位信用社主任对这种现象很无奈地说:“像这样的贷款假如在到期时抓紧点催收,很有也许当时就收回来了,目前再收就很难了。”长时间的借新还旧,使部分借款人淡化了信用意识,在催收不良贷款时假如信贷人员催的松他们就说没钱,假如催的紧他们就规定换据,致使贷款越盘越死。四是违规展期,掩盖了贷款风险。有的信用社贷款逾期,不是在催收上下功夫、花力气,而是在不符合展期条件的状况下,为了减少不良贷款占比私自展期,无原则的“改头换面”使不良贷款变成正常贷款,不仅掩盖了贷款风险,还失去了贷款的最佳催收期。五是化整为零,贷款垒大户。有的信用社对某些超权限不符合规定的贷款,为逃避监督检查,将一笔大额贷款提成几笔小额贷款,将单笔超权限贷款提成几笔权限内贷款,这样的贷款是不查不懂得,一查吓一跳,有的借款人主线就没有偿还所借贷款的能力,致使贷款形成不良。 二、对策 一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育高素质信贷队伍。农村信用社要对信贷从业人员要开展常常性的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有关知识的培训,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教育,认真贯彻执行“三个措施一种指导”,严格信贷从业人员考核、等级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严厉信贷从业人员责任,端正信贷操作行为,从源头上堵塞信贷风险漏洞,杜绝亡羊补牢。 二是加大征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