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高三数学重点知识点解析 一种推导 运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Sn=a1+a1q+a1q2+…+a1qn-1, 同乘 q 得:qSn=a1q+a1q2+a1q3+…+a1qn, 两式相减得(1-q)Sn=a1-a1qn,∴Sn=(q≠1). 两个防备 (1)由 an+1=qan,q≠0 并不能立即断言{an}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1≠0. (2)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时,必需留心对 q=1 与 q≠1 分类争论,防止因忽视 q=1 这一尤其情形导致解题失误. 三种措施 等比数列的推断措施有: (1)定义法:若 an+1/an=q(q 为非零常数)或 an/an-1=q(q 为非零常数且 n≥2 且 n∈N_),则{an}是等比数列. (2)中项公式法:在数列{an}中,an≠0 且 a=an·an+2(n∈N_),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 an=c·qn(c,q 均是不为 0的常数,n∈N_),则{an}是等比数列. 注:前两种措施也可用来证明一种数列为等比数列. 理科高三数学重点学问点解析 2 (1)先看“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 p 则 q”为真时,可表达为 p=q,则我们称 p 为 q 的充足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这里由 p=q,得出 p 为 q 的充足条件是简单理解的。 但为何说 q 是 p 的必要条件呢? 实际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 q=非 p”。它的意思是:若 q 不成立,则 p 肯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 对于 p 是必不行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条件” 若有 p=q,同步 q=p,则 p 既是 q 的充足条件,又是必要条件。简称为 p 是 q 的充要条件。记作 p=q 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等价于”这一概念;假如从命题 A 成立可以推出命题 B 成立,反过来,从命题 B 成立也可以推出命题 A 成立,那么称 A等价于 B,记作 A=B。“充要条件”的含义,实际上与“等价于”的含义完全同样。也就是说,假如命题 A 等价于命题 B,那么我们说命题 A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 B 成立;同步有命题 B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 A 成立。 (3)定义与充要条件 数学中,只有 A 是 B 的充要条件时,才用 A 去定义 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种充要条件。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肯定义就是说,一种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明显,一种定理假如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种具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达。 “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达,其...